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招生在线—招生简章
招生在线首页   中国科大首页
  欢迎你访问研究生招生在线招生简章,我们期待你的加入!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工程科学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管理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微电子学院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核科学技术学院
·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研究所)
·紫金山天文台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包含以下专业:
选拔方式 硕博连读、公开招考(申请-考核制)
招生细则 科学岛分院2017年招收博士研究生报名公告及实施细则
导师排序按首字母排列
专业 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 备注

070204等离子体物理

陈俊凌 1.等离子体与表面相互作用
陈一平 1.等离子体物理理论与模拟
丁伯江 1.等离子体物理实验
2.射频工程及等离子体物理/微波与等离子体物理
高翔 1.等离子体物理实验
龚先祖 1.等离子体物理实验
郭后扬 1.等离子体物理实验
2.等离子体物理诊断
胡纯栋 1.中性束物理和实验
胡建生 1.等离子体与表面相互作用
胡立群 1.等离子体诊断
揭银先 1.等离子体物理实验
2.等离子体诊断
李国强 1.等离子体物理理论与模拟
李建刚 1.等离子体物理实验
2.等离子体物理诊断
李亚东 1.等离子体物理实验
2.等离子体物理诊断
梁云峰 1.等离子体物理实验
2.磁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及其控制
刘甫坤 1.射频工程及等离子体物理/微波与等离子体物理
吕波 1.等离子体物理实验
2.中性束物理和实验
孟月东 1.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及应用
沈飊 1.等离子体诊断
孙有文 1.等离子体物理实验
2.磁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及其控制
万宝年 1.等离子体物理实验
2.等离子体物理诊断
王亮 1.等离子体与表面相互作用
王守国 1.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及应用
吴斌 1.中性束物理和实验
吴振伟 1.等离子体物理实验
2.等离子体物理诊断
项农 1.等离子体物理理论与模拟
徐国盛 1.等离子体物理实验
2.等离子体诊断
臧庆 1.等离子体诊断
张晓东 1.等离子体物理实验
2.等离子体物理诊断
张新军 1.等离子体物理实验
2.等离子体物理理论与模拟
赵君煜 1.等离子体物理实验
2.等离子体诊断
赵燕平 1.等离子体物理实验
2.等离子体物理诊断
周登 1.等离子体物理理论与模拟
070205凝聚态物理 Alexandre F. Gontcharov 1.极端条件下的材料物理
2.能源与环境材料物理
Eugene Gregoryanz 1.极端条件下的材料物理
2.能源与环境材料物理
曾雉 1.计算凝聚态物理
2.计算材料科学
戴建明 1.功能薄膜材料
段国韬 1.纳米材料科学
方前锋 1.能源与环境材料物理
李广海 1.纳米材料科学
刘长松 1.计算材料科学
孟国文 1.纳米材料科学
宁伟 1.极端条件下的材料物理
2.低维材料物理
秦晓英 1.热电材料物理
屈哲 1.磁性材料物理
盛志高 1.极端条件下的材料物理
2.表面与界面物理
双丰 1.自旋电子学
宋文海 1.磁性材料物理
孙玉平 1.超导材料物理
2.磁性材料物理
田明亮 1.低维材料物理
2.磁性材料物理
童鹏 1.极端条件下的材料物理
王贤龙 1.计算凝聚态物理
2.计算材料科学
伍志鲲 1.纳米材料科学
熊奕敏 1.低维材料物理
2.热电材料物理
徐文 1.低维材料物理
2.凝聚态理论
薛飞 1.纳米材料科学
杨杰 1.多铁材料物理
杨昭荣 1.磁性材料物理
2.极端条件下的材料物理
张昌锦 1.超导材料物理
2.自旋电子学
张蕾 1.磁性材料
张永胜 1.计算凝聚态物理
2.计算材料科学
赵邦传 1.磁性材料物理
2.极端条件下的材料物理
郑小宏 1.低维材料物理
2.计算凝聚态物理
朱雪斌 1.功能薄膜材料
邹良剑 1.计算凝聚态物理
2.凝聚态理论
070207光学 董凤忠 1.光学传感器及应用
范承玉 1.激光与红外大气传输
2.大气光学特性及其测量技术
方黎 1.环境光谱学
方晓东 1.先进激光技术及应用
方勇华 1.光学遥感技术
高闽光 1.环境光学监测技术
2.环境光谱学
高晓明 1.光学传感器及应用
2.痕量物质光学检测技术
桂华侨 1.环境光学监测技术
何亚柏 1.痕量物质光学检测技术
2.环境光谱学
洪津 1.光学遥感技术
侯再红 1.大气光学特性及其测量技术
胡顺星 1.激光雷达技术
黄青 1.生物医学光学
黄印博 1.激光与红外大气传输
2.大气光学特性及其测量技术
江海河 1.先进激光技术及应用
2.生物医学光学
阚瑞峰 1.环境光谱学
刘东 1.激光雷达技术
刘建国 1.环境光学监测技术
刘文清 1.环境光学监测技术
刘勇 1.生物医学光学
毛庆和 1.先进激光技术及应用
2.光子器件与应用
乔延利 1.光学遥感技术
饶瑞中 1.激光与红外大气传输
2.大气光学特性及其测量技术
司福祺 1.光学遥感技术
孙敦陆 1.先进激光技术及应用
孙晓兵 1.光学遥感技术
王先华 1.光学遥感技术
2.光学传感器及应用
王英俭 1.激光雷达技术
魏合理 1.激光与红外大气传输
2.光学遥感技术
吴海信 1.光学晶体与功能材料
吴毅 1.激光与红外大气传输
2.大气光学特性及其测量技术
谢晨波 1.激光雷达技术
谢品华 1.环境光学监测技术
熊伟 1.光学传感器及应用
2.光学遥感技术
徐亮 1.痕量物质光学检测技术
2.环境光学检测技术
徐青山 1.大气光学特性及其测量技术
杨良保 1.环境光谱学
杨世植 1.光学遥感技术
臧庆 1.先进激光技术及应用
张黎明 1.光学传感器及应用
张庆礼 1.先进激光技术及应用
2.光学晶体与功能材料
张天舒 1.激光雷达技术
2.环境光学监测技术
张为俊 1.环境光谱学
张玉钧 1.环境光学监测技术
赵南京 1.环境光学监测技术
郑小兵 1.光学辐射定标技术
朱文越 1.激光与红外大气传输
2.大气光学特性及其测量技术
071011生物物理学 卞坡 1.辐射生物与放射医学
2.离子束生物工程
储焰南 1.物理生物与技术
戴海明 1.肿瘤生物学
2.肿瘤药物学
韩伟 1.辐射生物与放射医学
黄青 1.物理生物与技术
林文楚 1.肿瘤生物学
2.肿瘤药物学
刘方邻 1.生物仿生与生态学
刘静 1.肿瘤药物学
刘青松 1.肿瘤药物学
刘勇 1.环境化学与毒理学
马祖长 1.健康医学与康复学
孙怡宁 1.健康医学和康复学
王安 1.生物分子工程
王军 1.辐射生物与放射医学
2.离子束生物工程
王俊峰 1.生物分子工程
2.生物医用材料
王文超 1.肿瘤生物学
吴李君 1.辐射生物与放射医学
2.环境化学与毒理学
吴丽芳 1.离子束生物工程
2.生物分子工程
吴跃进 1.离子束生物工程
吴正岩 1.生物医用材料
许安 1.环境化学与毒理学
杨武林 1.生物分子工程
2.肿瘤生物学
姚建铭 1.离子束生物工程
张钠 1.核磁共振技术与应用
张欣 1.磁场生物效应
2.肿瘤生物学
赵国平 1.环境化学与毒理学
2.肿瘤药物学
郑之明 1.生物分子工程
钟凯 1.磁共振成像
080401精密仪器及机械 洪津 1.光学仪器与工程
孔德义 1.微电子机械系统与微细加工
马祖长 1.生物医疗仪器
王安 1.微流控技术
谢晨波 1.光学仪器与工程
尤晖 1.微电子机械系统与微细加工
2.生物医疗仪器
郑小兵 1.光辐射精密测量
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蔡伟平 1.微纳结构与器件
2.环境敏感纳米材料
陈健 1.光电功能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2.储能材料设计与制备
戴建明 1.强磁场下材料制备与表征
段国韬 1.微纳结构与器件
方前锋 1.聚变堆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方晓东 1.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
费广涛 1.纳米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2.光电功能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韩福生 1.吸能材料设计与制备
胡林华 1.纳米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2.光电功能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黄行九 1.环境敏感纳米材料
蒋长龙 1.微纳结构与器件
2.环境敏感纳米材料
李广海 1.纳米材料的表面与界面
李越 1.微纳结构与器件
2.环境敏感纳米材料
梁长浩 1.环境敏感纳米材料
2.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
刘锦淮 1.环境敏感纳米材料
罗广南 1.聚变堆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孟凡利 1.微纳结构与器件
2.环境敏感纳米材料
孟国文 1.环境敏感纳米材料
潘旭 1.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秦晓英 1.热电材料
屈哲 1.强磁场下材料制备与表征
宋文海 1.磁性材料
田兴友 1.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2.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化与高性能化
童鹏 1.强磁场下材料制备与表征
汪国忠 1.纳米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王命泰 1.微纳结构与器件
2.光电功能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王守国 1.新型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王先平 1.吸能材料设计与制备
2.聚变堆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王振洋 1.微纳结构与器件
2.储能材料设计与制备
吴正岩 1.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伍志鲲 1.团簇化学
杨杰 1.磁性材料
杨良保 1.纳米材料的表面与界面
叶长辉 1.柔性可延展材料与器件
张发培 1.光电功能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2.强磁场下材料制备与表征
张海民 1.新型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张涛 1.聚变堆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张云霞 1.纳米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2.环境敏感纳米材料
赵爱武 1.微纳结构与器件
2.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赵惠军 1.纳米材料的表面与界面
2.新型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朱俊 1.纳米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2.光电功能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朱雪斌 1.功能薄膜材料制备与表征
080705制冷及低温工程 欧阳峥嵘 1.大型氦低温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2.大型深低温工程技术
吴杰峰 1.大型深低温工程技术
庄明 1.大型氦低温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2.深低温技术在核聚变研究中的应用
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储焰南 1.信号检测与处理
高理富 1.信号检测与处理
孔德义 1.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
梁华为 1.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刘锦淮 1.环境监测技术
牛润新 1.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2.智能检测技术
双丰 1.信号检测与处理
孙怡宁 1.信号检测与处理
张黎明 1.信号检测与处理
张玉钧 1.光电检测技术
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高理富 1.智能机器人
孔斌 1.智能机器人
2.视听觉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
李晓风 1.健康信息技术
梁华为 1.智能机器人
宋良图 1.智能农业
孙丙宇 1.人工智能
孙怡宁 1.健康信息技术
汪增福 1.智能机器人
2.视听觉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
王儒敬 1.智能农业
吴仲城 1.人机交互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季振山 1.数据采集与等离子体控制
阚瑞峰 1.光电信息处理
李晓风 1.大数据与云计算
乔延利 1.系统建模与仿真
孙丙宇 1.智能系统
汪建业 1.系统建模与仿真
王红强 1.大数据与云计算
2.生物信息学
王儒敬 1.大数据与云计算
王煜 1.光电信息处理
吴宜灿 1.信息安全
吴跃进 1.生物信息学
吴仲城 1.大数据与云计算
肖炳甲 1.数据采集与等离子体控制
082701核能科学与工程 柏云清 1.核热工与事故
陈俊凌 1.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
陈文革 1.强磁场科学与技术
单家芳 1.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
傅鹏 1.电气工程
2.自动控制技术
高翔 1.核技术及应用
胡纯栋 1.中性束物理与工程
胡建生 1.真空技术与应用
胡立群 1.核技术及应用
黄群英 1.核材料科学与技术
匡光力 1.强磁场科学与技术
李格 1.电气工程
2.自动控制技术
李建刚 1.大科学工程装置
刘甫坤 1.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
刘华军 1.低温与超导工程
刘松林 1.电物理装置结构与分析
刘小宁 1.电气工程
刘长松 1.核材料科学与技术
刘智民 1.电气工程
2.中性束物理与工程
罗广南 1.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
毛玉周 1.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
潘皖江 1.电物理装置结构与分析
2.低温与超导工程
沈水法 1.中子物理与临界安全
沈炜 1.反应堆技术与数字仿真
2.中子物理与临界安全
宋云涛 1.大科学工程装置
谭运飞 1.电气工程
2.强磁场科学与技术
万宝年 1.大科学工程装置
万元熙 1.大科学工程装置
汪建业 1.自动控制技术
汪良斌 1.低温与超导工程
王石生 1.核安全与可靠性
2.核热工与事故
吴杰峰 1.电物理装置结构与分析
吴洁 1.反应堆技术与数字仿真
2.核安全与可靠性
吴宜灿 1.中子物理与临界安全
武松涛 1.低温与超导工程
2.强磁场科学与技术
武玉 1.低温与超导工程
肖炳甲 1.等离子体控制与数据采集
姚达毛 1.电物理装置结构与分析
2.真空技术与应用
郁杰 1.核材料科学与技术
2.核热工与事故
张晓东 1.大科学工程装置
赵柱民 1.核安全与可靠性
2.核热工与事故
郑明杰 1.核材料科学与技术
082703核技术及应用 黄群英 1.核技术
李桃生 1.辐射防护与环境影响
2.核技术
林铭章 1.核技术
2.核化学
刘松林 1.辐射防护与环境影响
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 董凤忠 1.痕量成分光电检测技术
方勇华 1.痕量成分光电检测技术
桂华侨 1.环境监测仪器设备
胡顺星 1.大气环境与大气物理
黄行九 1.环境监测仪器设备
黄伟 1.大气物理化学
刘东 1.大气环境与大气物理
刘建国 1.环境监测仪器设备
刘文清 1.环境光学新方法新技术
司福祺 1.大气探测与光学遥感
孙晓兵 1.大气探测与光学遥感
汪国忠 1.环境纳米材料与应用
王英俭 1.大气探测与光学遥感
翁宁泉 1.大气参数测量和模式研究
2.大气环境与大气物理
吴晓庆 1.大气参数测量和模式研究
谢品华 1.环境光学新方法新技术
徐青山 1.大气探测与光学遥感
许安 1.环境毒理与生态
杨世植 1.大气探测与光学遥感
张海民 1.环境纳米材料与应用
张为俊 1.大气物理化学
赵南京 1.环境光学新方法新技术
 
版权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地址:安徽合肥金寨路96号;邮编:230026。
TEL:+86-551-3602925;FAX:+86-551-3600286;E-mail:gradschl@ust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