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在线首页 中国科大首页
各院系2021年报考说明、专业介绍、研究方向及初试科目、复试形式、复试内容、复试成绩、最终成绩、录取介绍
 
欢迎你访问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我们期待你的加入! 2021招生专业一览、拟招生人数及联系方式  2021自命题科目覆盖范围及参考书目
基本信息
2021招生专业、拟招生人数及联系方式
2021自命题科目覆盖范围及参考书目
学院简章
001数学科学学院
168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
169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所)
170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172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
173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学院(苏州纳米所)
174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苏州医工所)
175应用化学与工程学院(长春应化所)
178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广州能源所)
179稀土学院(稀土研究院)
203物理学院
204管理学院
206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08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209工程科学学院
210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211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14核科学技术学院
21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16公共事务学院
217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218先进技术研究院
219微电子学院
220马克思主义学院
221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225软件学院
226纳米学院
229大数据学院
231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232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34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240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910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应用化学与工程学院(长春应化所)包含以下专业:

Ⅰ、报考说明

接收与本所相关专业的推免生及应届本科生和具有学士学位的往届本科生报考。

Ⅱ、应化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应化所)始建于1948年12月,经过几代应化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及产业化于一体,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和影响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所,成为我国化学界的重要力量和创新基地。
自2017年开始,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教育归口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与工程学院,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培养和授予学位。
长春应化所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12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4人、万人计划1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6人,有4个团队获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5个研究团队入选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长春应化所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2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和1个中科院工程化研发平台;成批成建制地向30余个新兴科研机构和新兴企业输送专业人才1200多人,有32位在本所工作和学习过的优秀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应用化学的摇篮”。
主要研究领域:聚焦先进材料、资源生态环境和人口健康等三大领域。先进材料领域布局先进材料设计、先进结构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先进能源材料与器件、电分析仪器等6个主要研究方向;资源生态环境领域布局环境友好材料、水处理与净化技术、绿色低碳化学过程与洁净分离工艺、生物质绿色高值化利用等4个主要研究方向;人口健康领域布局疾病早期诊断与防治、生物医用材料等2个主要研究方向。简称“312”工程。
建所以来,共取得科技成果1200多项,其中包括镍系顺丁橡胶、火箭固体推进剂、稀土萃取分离、高分子热缩材料等重大科技成果450多项,创造了百余项“中国第一”,荣获国家自然、发明、科技进步奖60多项,院省(部)级成果奖400余项;申请国内和国际专利2100多项、授权1900多项;发表科技论文16000多篇,专利申请、授权数和论文被SCI收录引用数持续位居全国科研机构前5位。
目前,长春应化所在学研究生103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91人,先后有9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6篇论文入选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5人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
长春应化所科研园区占地面积15.1万平方米,拥有一批先进的仪器装备,其中重点研究领域的装备水平已接近或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拥有1.84万平方米、设施先进、集办公、教学和生活、娱乐为一体的研究生教育大厦。

Ⅲ、招生专业、研究方向及初试科目

招生专业涵盖两个一级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一级学科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五个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包括生物化工、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工程三个专业。以上八个专业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此外还有一个工程领域:材料与化工,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专业课考试科目大纲在中国科大研究生招生在线http://yz.ustc.edu.cn/查询。
招生专业、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初试科目
070301无机化学
01 稀土绿色分离化学与清洁冶金,二次资源回收利用 陈继 第一组: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619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或621物理化学
④ 852无机化学或853分析化学或854有机化学
第二组: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302数学二
④ 815固体物理或903物理化学B
02 纳米药物;钙钛矿量子点;稀土纳米发光材料 程子泳
03 稀土发光材料及其应用探索 冯婧
04 稀土功能材料 李成宇
05 稀土分离化学与工艺、金属-杯芳烃多孔配合物 廖伍平
06 纳/微米结构发光材料及其在显示及照明领域的应用;稀土纳米发光材料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林君
07 稀土4f5d电子运动规律与性能关系的研究 刘孝娟
08 薄膜太阳能电池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潘道成
09 微纳米多孔材料的可控制备及生物医药应用 逄茂林
10 化学调控生物分子构像与功能;金属药物与核酸及相关蛋白作用机制;新型人工酶开发与生物复合材料应用 曲晓刚
11 生物纳米材料构建及应用;生物分子识别及调控;化学生物学,药物筛选 任劲松
12 催化材料 宋术岩
13 稀土磁性材料;功能配合物化学 唐金魁
15 储氢材料、二次电池材料 王立民
14 发光材料的合成与特性研究,光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及生物应用 尤洪鹏
16 光免疫治疗;伤口愈合;纳米生物安全 张海元
17 稀土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及生物医用探索;稀土OLED发光材料及器件的研究与应用;稀土催化材料的基础研究 张洪杰*
18 稀土等无机微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张吉林
19 新能源材料化学(超高比能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电催化材料化学(电解水、二氧化碳电还原、电化学合成氨) 张新波
20 新型稀土敏化有机发光二极管 周亮
070302分析化学
01 电分析化学,电化学催化 陈卫 第一组: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619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或621物理化学
④ 852无机化学或853分析化学或854有机化学
第二组: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302数学二
④ 815固体物理或903物理化学B
02 生物成像,科学仪器与计算方法 董献堆
03 生命分析、生物传感、分子诊断、新一代体外诊断新原理新方法 杜衍
04 原子光/质谱分析、分析仪器及关键部件研制 段太成
05 谱学电分析化学、纳米尺度生物界面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 姜秀娥
06 纳米孔/单细胞分析化学;医学电化学;Plasmonic杂化纳米结构设计、传感应用及纳米医学 金永东
07 便携式分子诊断 李冰凌
08 高灵敏快速分析与环境治理 李壮
09 纳米探针;功能化界面原位分析 逯乐慧
10 手性界面分析化学;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等离激元增强光谱 牛文新
11 分子识别与成像,自组装,单分子单细胞分析,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纳米生物分析 唐纪琳
12 单分子、单细胞分析 王宏达
13 高性能炎症因子芯片应用于肿瘤免疫疗法疗效监测 王振新
14 电化学和化学发光生物分析、成像分析及高通量分析;电化学发光体外诊断方法、试剂盒及仪器研制;微纳米功能材料制备及其生物分析、电催化和能源应用研究 徐国宝
15 生物分析和分子相互作用、电分析化学、微流控分析 杨秀荣*
16 生物分析 于聪
17 智能高分子传感器/光子晶体传感器分析检测应用 张强
070303有机化学
01 有机合成方法学 董德文 第一组: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619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或621物理化学
④ 854有机化学
第二组: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302数学二
④ 903物理化学B
02 富勒烯化学 高翔
03 天然产物和药物合成;不对称催化和金属催化反应方法学 韩福社
04 催化不对称合成、荧光探针合成与应用、抗肿瘤药物合成与生物活性 康传清
05 有机高分子薄膜材料 李胜海
06 芳香、杂环化合物合成,有机分离膜材料 张所波
070304物理化学
01 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 李晓晶 第一组: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619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或621物理化学
④ 852无机化学或853分析化学或854有机化学
第二组: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302数学二
④ 815固体物理或903物理化学B
02 高分子材料结构与大数据研究 李云琦
03 电催化、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 刘长鹏
04 药物及生物质谱,中药活性筛选、作用机制研究 刘志强
05 电解液理论及配方设计、电极材料及界面分析、电池设计及失效分析 明军
06 药物分析,中药质谱分析及代谢、代谢组学研究 宋凤瑞
07 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双离子电池,电化学储能界面与材料 王宏宇
08 毒品神经免疫化学生物学与药物发现 王晓辉
09 计算化学,燃料电池催化剂设计 武志坚
10 燃料电池、电化学、水电解 邢巍
11 能源催化 徐维林
12 环境催化 杨向光
13 多相催化,二氧化碳转化,生物质转化 赵凤玉
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1 配位聚合催化剂设计与可控聚合;双烯烃共轭单体;橡胶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白晨曦 研究方向为01-27为高分子化学部分;研究方向为28-56为高分子物理部分.
第一组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621物理化学或619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④ 81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或854有机化学
第二组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302数学二
④ 903物理化学B或815固体物理
02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陈学思
03 金属有机催化剂的合成与催化性能研究 程建华
04 热诱导延迟荧光化合物与聚合物 程延祥
05 生物降解、高性能高分子合成 崔冬梅
06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药物缓释水凝胶载体、组织修复与再生水凝胶 贺超良
07 生物医用材料 黄宇彬
08 半导体光刻胶、聚氨基酸抗菌材料 季生象
09 高分子合成化学、烯烃可控聚合、通用高分子材料 简忠保
10 电化学聚合,有机光电材料 李茂
11 光电功能高分子 刘俊
12 生物降解高分子可控聚合 庞烜
13 有机及有机/无机杂化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 秦川江
14 先进聚酰亚胺材料 邱雪鹏
15 生物医用高分子、抗肿瘤纳米药物高分子载体 汤朝晖
16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发泡材料;聚合物阻燃方法 唐涛
17 聚氨基酸生态高分子材料、仿生材料 陶友华
18 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可印刷薄膜晶体管材料,共轭高分子的可控合成 田洪坤
19 生物医用高分子,纳米基因/药物载体,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纳米疫苗,生物制造 田华雨
20 有机/聚合物发光及传感材料, 多孔共轭聚合物材料,共轭聚合物纳米粒子 童辉
21 高分子精准合成;稀土配位聚合;金属有机催化 王保力
22 光电功能高分子、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彩色显示与固体照明) 王利祥
23 水溶性高分子的合成方法;智能凝胶的结构设计与合成;Pickering乳液调控及聚合方法研究 王丕新
24 二氧化碳共聚物的化学与物理 王献红
25 纳米药物,荧光材料 谢志刚
26 智能型生物高分子,组织与器官支架,生物反应器与细胞微载体,电/磁信号与生物应答 章培标
27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庄秀丽
28 非线性流变学、玻璃化转变 安立佳*
29 高分子非平衡态动力学 陈继忠
30 高分子物理、流变学 陈全
31 微纳米复合材料;界面材料 邓鹏飏
32 有机功能薄膜、印刷有机电子学 韩艳春
33 高分子溶液、多孔高分子材料 姬相玲
34 高级有序高分子组装体的构筑及其功能和行为;聚合物表面功能化及其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姜伟
35 生物医用高分子结构与性能 李杲
36 高分子结构与性能研究 李宏飞
37 智能响应型医用高分子材料(前沿方向);医用高分子材料表面与界面(基础方向) 栾世方
38 高分子结晶模拟 罗传富
39 高分子凝聚态物理 门永锋
40 高介电体系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聂伟
41 辐射高分子材料、研究含氟材料的功能化研究 冉祥海
42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反应加工;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表面与界面;血液相容材料和器械表界面构筑 石强
43 功能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 石彤非
44 表面,自组装;高分子形态结构及光谱研究 苏朝晖
45 嵌段共聚物及其共混体系的非平衡态结构演化动力学及其机理 孙德文
46 高分子多尺度模拟、高分子复合材料 孙昭艳
47 高分子界面物理 王大鹏
48 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钙钛矿电致发光器件 谢志元
49 高分子物理 徐文生
50 有机半导体薄膜物理,有机电子器件(一) 闫东航
51 弹性体材料设计与结构性能关系;复杂弹性体结构件的数字孪生设计;耐磨弹性体及摩擦磨损行为;生物医用弹性体;柔性光电与传感器件 杨小牛
52 高分子多层复合材料表面与界面研究 杨宇明
53 接枝聚合物研究 姚占海
54 通用细胞膜粘接材料;细胞膜仿生的脂质体材料;药物/基因靶向输送用于肿瘤等疾病的治疗 于喜飞
55 高分子材料凝聚态结构表征 张吉东
56 有机半导体薄膜物理,有机电子器件(二) 朱峰
081703生物化工
01 生命分析、生物传感、分子诊断、新一代体外诊断新原理新方法 杜衍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302数学二
④819化学工程学或841细胞生物学或903物理化学B
02 生物元素成像分析 段太成
03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药物缓释水凝胶载体、组织修复与再生水凝胶 贺超良
04 高性能生物材料研究与应用 黄宇彬
05 检测试剂和仪器研发 李冰凌
06 核磁共振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李晓晶
07 中药成分生物转化、活性评价及生物质谱新技术研发 刘志强
08 中药生物活性物质发现、调控及质量控制研究 宋凤瑞
09 分子识别与成像,自组装,单分子单细胞分析,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纳米生物分析 唐纪琳
10 生物分子模拟 王宏达
11 基于特色生物资源(微生物、鹿茸、大麻、水熊虫等)的生物化工开发与药物发现 王晓辉
12 通用细胞膜粘接材料;细胞膜仿生的脂质体材料;药物/基因靶向输送用于肿瘤等疾病的治疗 于喜飞
13 生物质催化转化 赵凤玉
081704应用化学
01 高性能合成橡胶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白晨曦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302数学二
④802材料科学基础或819化学工程学或903物理化学B
02 稀土绿色分离化学与清洁冶金,二次资源回收利用 陈继
03 应用化学 陈全
04 电催化剂材料设计和应用,燃料电池,纳米电化学 陈卫
05 功能防护材料 邓鹏飏
06 生物成像,科学仪器与计算方法 董献堆
07 富勒烯化学 高翔
08 天然产物和药物合成;不对称催化和金属催化反应方法学 韩福社
09 多孔高分子材料 姬相玲
10 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 姜伟
11 纳米孔/单细胞分析化学;医学电化学;Plasmonic杂化纳米结构设计、传感应用及纳米医学 金永东
12 仿生高分子合成与性能 康传清
13 稀土功能材料应用 李成宇
14 电化学聚合,有机光电材料 李茂
15 新型萃取剂与吸附材料研发、稀土分离化学与工艺 廖伍平
16 电催化、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 刘长鹏
17 高值介入医疗器械(应用方向);骨科材料与植入物(应用方向);高分子介电密封材料(应用方向) 栾世方
18 电解液理论及配方设计、电极材料及界面分析、电池设计及失效分析 明军
19 密封防护材料、吸湿材料 聂伟
20 先进聚酰亚胺材料 邱雪鹏
21 纳米酶构筑与应用 曲晓刚
22 含氟材料的功能改性与高性能化研究、电磁屏蔽材料研究 冉祥海
23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反应加工、性能表征与应用;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表面与界面;血液相容材料和器械表界面构筑 石强
24 表面,自组装,生物医用纳米材料 苏朝晖
25 稀土磁性材料;功能配合物化学 唐金魁
26 有机/聚合物发光及传感材料, 多孔共轭聚合物材料,共轭聚合物纳米粒子 童辉
27 储氢材料、二次电池材料 王立民
28 水溶性高分子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全天然资源制备油水分离及吸附材料的设计与合成;Pickering聚合方法研究及在油气开采中的应用 王丕新
29 基于基质金属蛋白酶肿瘤体外诊断试剂盒研发 王振新
30 燃料电池、电化学、水电解 邢巍
31 能源催化 徐维林
32 高分子物理 徐文生
3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机薄膜晶体管 闫东航
34 环境催化 杨向光
35 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 杨秀荣*
36 高分子材料反应加工 姚占海
37 化学生物学 于聪
38 稀土等无机微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张吉林
39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研发及应用 周亮
40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朱峰
41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庄秀丽
0817Z1材料化学工程
01 高性能橡胶材料、超高折光指数材料、分离与纯化 安立佳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302数学二
④ 802材料科学基础或819化学工程学或903物理化学B
02 高分子多层次结构与性能 陈继忠
03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陈学思
04 金属有机催化剂的合成与催化性能研究 程建华
05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程延祥
06 纳米药物载体的合成与应用 程子泳
07 高分子工程 崔冬梅
08 功能高分子材料 董德文
09 稀土发光材料及其纳米复合材料 冯婧
10 有机功能薄膜、印刷有机电子学 韩艳春
11 半导体光刻胶、聚氨基酸抗菌材料 季生象
12 高分子合成化学、烯烃可控聚合、通用高分子材料 简忠保
13 智能纳米材料的生物应用 姜秀娥
14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放大 李杲
15 高性能橡胶材料、通用高分子材料工艺优化 李宏飞
16 有机高分子薄膜材料 李胜海
17 显微学与电化学 李壮
18 纳/微米结构发光材料及其在显示及照明领域的应用;稀土纳米发光材料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林君
19 室内光伏 刘俊
20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关键组件的设计与实验制备 刘孝娟
21 纳米结构材料 逯乐慧
22 高分子材料设计 罗传富
23 高分子加工 门永锋
24 纳米材料精准合成;纳米材料晶相工程;纳米能源催化材料 牛文新
25 薄膜太阳能电池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潘道成
26 生物降解高分子 庞烜
27 微纳米多孔材料的可控制备及生物医药应用 逄茂林
28 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 秦川江
29 生物纳米材料构建及应用;生物分子识别及调控;化学生物学,药物筛选 任劲松
30 高分子材料加工流变学 石彤非
31 催化材料 宋术岩
32 嵌段共聚物及其共混体系中的亚稳定状态 孙德文
33 高分子多尺度模拟、高分子复合材料 孙昭艳
34 抗肿瘤纳米药物 汤朝晖
35 聚合物碳化反应;聚合物分子链裁剪与回收再利用 唐涛
36 聚氨基酸生态高分子材料、仿生材料 陶友华
37 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及共轭高分子的可控制备 田洪坤
38 生物医用高分子,纳米基因/药物载体,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纳米疫苗,生物制造 田华雨
39 高分子材料合成及工程化 王保力
40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王大鹏
41 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双离子电池,电化学储能界面与材料 王宏宇
42 光电功能高分子、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彩色显示与固体照明) 王利祥
43 二氧化碳基新材料 王献红
44 高效制氢催化剂理论设计 武志坚
45 纳米药物,荧光材料 谢志刚
46 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钙钛矿电致发光器件 谢志元
47 微纳米功能材料制备及其生物分析、电催化和能源应用研究;电化学、电化学发光和化学发光新材料 徐国宝
48 弹性体材料设计与结构性能关系;复杂弹性体结构件的数字孪生设计;耐磨弹性体及摩擦磨损行为;生物医用弹性体;柔性光电与传感器件 杨小牛
49 高分子复合材料 杨宇明
50 LED发光材料的合成与特性研究,光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与特性研究 尤洪鹏
51 干细胞定向分化及组织工程;纳米药剂;化妆品中纳米添加剂的生物安全 张海元
52 稀土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及生物医用探索;稀土OLED发光材料及器件的研究与应用;稀土催化材料的基础研究 张洪杰*
53 高分子材料凝聚态结构表征 张吉东
54 柔性可穿戴器件(电子皮肤)的开发及应用 张强
55 有机分离膜材料 张所波
56 新能源材料化学(超高比能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电催化材料化学(电解水、二氧化碳电还原、电化学合成氨) 张新波
57 生物医学仿生材料,新型可植入医疗器械,干细胞规模化培养与医学应用,组织器官再生 章培标
085600材料与化工
01 无机化学 见各相应专业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4英语二
③ 302数学二
④ 815固体物理或903物理化学B
02 分析化学
03 有机化学
04 物理化学
05 高分子化学
06 高分子物理
注:* 中科院院士

Ⅳ、复试办法

1、复试原则
1)坚持科学选拔。积极探索并遵循高层次专业人才选拔规律,采用多样化的考察方式方法,确保生源质量。
2)坚持公平公正。做到政策透明、程序公正、监督机制健全,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
3)坚持全面考查,突出重点。在对考生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考察基础上,突出对专业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考核。
4)坚持客观评价。专业素质和能力考核成绩量化,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有较明确的等次结果。
2、基本要求
1)初试成绩符合本年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分数基本要求(详见复试分数线通知)。
2)根据参加复试考生情况,分组进行复试。
3)实行差额复试。
3、提交材料
1)准考证、身份证;
2)往届毕业生携带本科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应届毕业生携带学生证及复印件一份;
3)本科期间成绩单(加盖公章)复印件2(要求统一A4纸大小),原则上成绩单里须包括考生年级或班级排名及学分积点GPA等数据;
4)《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复试审查表》(下载地址:http://yjsb.ciac.cas.cn/ →招生信息栏→下载专区),按要求如实填写,在职考生须加盖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公章;
5)国家英语等级证书及各类获奖证书复印件。
4、组织管理
1)成立由主管所长任组长的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复试分数线的划定、分配招生名额、复试办法的制定和录取名单的审定等工作。
2)成立复试小组,负责对考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及综合素质进行考核。
3)复试的具体考务工作由教育处组织实施。
5、专业素质和能力考核
考核方式为面试,考核小组面试前准备一定数量的题目。
考核内容如下:
1)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
简要自我介绍(不超过3分钟)大学期间所学本学科基础、专业课程与实验的基本情况,包括基本课程、实验结构等。此外,应介绍学业特长、专业兴趣、班级或年级排名、学分绩点GPA等关键数据或信息。
2)学科与专业基础知识
重点考查考生对本学科与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认识程度。
3)实验技能
主要考查本学科、专业实验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训练情况。
4)综合思维、应变能力与科研发展潜力
主要考查利用所学基础、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其从事科研工作的潜力和创新能力。
5)外语基础与理解能力
主要测试考生掌握外语知识与技能对科技或科普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外语听力。
面试具体要求:
1)每位考生面试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0分钟;
2)同一复试小组的所有考生面试方式、时间、试题难度和成绩评定标准要求统一;
3)每个复试小组对每位考生的作答情况进行现场记录,并妥存备查。
6、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
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方式以面试为主,考核结果以“合格”或“不合格”计。
1)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等(人事档案审查或政审必须在发放录取通知书之前完成);
2)本学科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或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
3)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遵纪守法)、协作性和心理健康情况;
4)人文素养,举止、表达和礼仪等。

Ⅴ、成绩

复试成绩(即面试成绩)为专业素质和能力面试各方面考核成绩之和。满分100分。
最终成绩满分100分,复试成绩占比50%,即最终成绩=(初试成绩÷5+复试成绩)÷2。

Ⅵ、录取办法

复试成绩60分以下者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及体检不作量化计入总成绩,但考核和体检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各复试小组将按最终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提出拟录取名单报批。

Ⅶ、调剂

应化所各专业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接收调剂生,调剂信息将于复试阶段在中国科大研究生招生在线网站(http://yz.ustc.edu.cn)发布。

Ⅷ、学费标准

8000元/学年。

Ⅸ、联系方式

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5625号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教育处
邮编:130022
联系人:邢晶
电话:0431-85262093
E-mail:yjsb@ciac.ac.cn
网址:http://www.ciac.cas.cn/http://yjsb.ciac.cas.cn/
 
  版权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地址:安徽合肥金寨路96号;邮编:230026。
TEL:+86-551-3602925;FAX:+86-551-3600286;E-mail:gradschl@ust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