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中国科大研究生招生
  招生在线首页 中国科大首页 各院系报考说明、专业介绍、研究方向及初试科目、复试形式、复试内容、复试成绩、最终成绩、录取介绍
   
  欢迎你访问研究生招生在线招生简章,我们期待你的加入! 2015考研自命题科目覆盖范围及参考书目  
院系名称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工程科学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管理学院
公共事务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软件学院
纳米学院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核科学技术学院
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
  2015考研自命题科目覆盖范围及参考书目
生命科学学院包含以下专业:
学科专业名称:生物学(专业代码071000)

一、报考说明:接受生物科学、生物技术、计算机、化学、物理等专业考生报考。
二、专业介绍
生物学一级学科下设9个二级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培养综合素质高,能很好地使用计算机,掌握一门外语,能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做出创新性科研成果,并能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的需要,成为二十一世纪从事神经科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教学的高层次人才。
1、微生物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生理化学,微生物遗传及生物技术。研究领域涉及病原菌致病机理,传染病诊断技术,药物筛选,及微生物资源利用。
2、神经生物学: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神经生物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的人才,并了解和掌握神经生物学发展的前沿和动态。
3、遗传学:本学科主要从事与肿瘤、生殖、发育和植物抗逆等相关的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致力培养从事遗传学研究和教育的高层次人才,在遗传学领域掌握坚实、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验方法和技能,熟知遗传学发展历史和前沿。
4、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重要的学科之一,本专业较为完整地涵盖了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多个方面,包括: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肿瘤细胞生物学、细胞免疫及病理机制、细胞遗传学、干细胞化学生物学、细胞工程和药物运输。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细胞生物学领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验方法和技能的人才,并了解细胞生物学发展的前沿。
5、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系统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基础与实验技能的人才,并了解相关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
6、生物物理学:本学科是全国重点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系统的生物物理学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的人才,并掌握生物物理学发展的前沿和动态。
7、结构生物学: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系统的结构生物学(主要侧重于生物大分子X射线晶体学和核磁共振波谱学)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基础与实验技能,能够独立开展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关系和机理研究的人才。
8、生物信息学:本学科培养具有坚实系统的生物信息学与合成生物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了解并掌握生物信息学发展的前沿动态、能够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人才。
9、生物材料学: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系统的生物材料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了解并掌握生物材料的基础研究、应用和发展的前沿和动态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培养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强的实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的能力。
就业方向:主要毕业去向是进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或出国攻读博士后和博士学位等。
三、研究方向及初试科目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1、微生物学
2、神经生物学
3、遗传学
4、细胞生物学
5、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6、生物物理学
7、结构生物学
8、生物信息学
9、生物材料学

第一组: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18生理学或619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841细胞生物学

第二组: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17普通物理A
828量子力学

第三组: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21物理化学
846综合化学

四、复试形式:笔试+面试。
五、复试内容:笔试部分包括专业英语(50分)、专业课综合笔试(基础生物学实验)(100分);面试部分包括回答问题和朗读并翻译专业英语(100分)。
六、复试成绩:满分250分,为笔试成绩(满分150分)与面试成绩(满分100分)之和。
七、最终成绩:满分650分,为初试成绩(不计政治)与复试成绩之和。
八、录取:按最终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提出拟录取名单报批。为保证招生质量,报批人数可小于招生计划。
九、其他:学科交叉的专业方向希望招考具有交叉学科知识背景的学生。

  版权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地址:安徽合肥金寨路96号;邮编:230026。
TEL:+86-551-63602924、63602925;FAX:+86-551-3600286;E-mail:gradschl@ust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