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在线首页 中国科大首页
欢迎你访问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我们期待你的加入! 2023招生专业一览、拟招生人数及联系方式  2023自命题科目覆盖范围及参考书目
基本信息
2023招生专业、拟招生人数及联系方式
2023自命题科目覆盖范围及参考书目
学院简章
001数学科学学院
168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
169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所)
170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172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
173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学院(苏州纳米所)
174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苏州医工所)
175应用化学与工程学院(长春应化所)
178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广州能源所)
179稀土学院(赣江创新院)
203物理学院
204管理学院
206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08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209工程科学学院
210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211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14核科学技术学院
21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16公共事务学院
217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218先进技术研究院
219微电子学院
220马克思主义学院
221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225软件学院
226纳米学院
229大数据学院
231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232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34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240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910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包含以下专业:
学科专业名称:化学(专业代码070300)
一、报考说明
  接收推免生及统考生。
二、专业介绍
  中国科技大学化学学科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设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硕士生招生涵盖的二级学科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学、可再生洁净能源和能源化学。研究方向覆盖各二级学科的主要分支,并有学科之间的广泛交叉。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专业于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现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单分子物理与化学、原子分子光谱与化学动力学、胶体和生物大分子物理化学、表面物理化学、催化化学和电化学、理论与计算化学等,并向材料和生命科学渗透。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专业侧重化学与物理学交叉领域的分子及聚集体的结构、性质及相互关系,具有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化学与物理相结合、理论与实验的结合、基础与应用的结合等特点。本专业旨在培养能从事化学和物理交叉科学教学研究及高技术研发的高层次人才。
  无机化学专业以无机合成化学和固体化学方向为特色,通过无机合成、固体化学、配位化学、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与生物无机化学等学科的交叉,推动无机化学在材料、信息、能源与环境等相关领域中的重要基础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培养具有坚实、系统的无机化学相关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了解无机化学发展的前沿和动态,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能够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独立开展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分析化学专业的特点是以新方法、新思维适应学科发展,开展各种分析新方法的研究,如电化学分析、发光与荧光分析、质谱分析、电动分离富集、化学计量学等。同时与其他学科互相渗透和交叉,如生物医学分析、生物成像分析、环境与食品安全分析、生物纳米分析、化学生物传感器、烟草分析化学等。毕业生可在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工作,也可进入国家各级质检、食品药品监测、疾控、环保部门或工业界从事样品分析和仪器开发工作。
  有机化学是创造新物质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反应与转化、结构与性质、以及功能与作用机理。有机化学积极拓展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催生学科增长点,推动能源、健康、环境等领域重大科学问题的解决,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机化学专业涵盖有机化学三级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不对称催化、绿色有机合成、有机合成方法学、惰性化学键的催化活化及转化、富勒烯化学、机械化学、自由基化学、有机电化学、金属有机化合物及新型催化剂的合成、新型有机功能材料、理论有机化学、天然产物全合成等。
  可再生洁净能源专业是我校的新兴交叉前沿学科,主要开展生物质转化与生物能源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可再生洁净能源专业注重化学与能源的交叉,定位于发展绿色可持续化学,研究领域涉及有机化学、催化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工程、热能工程等多个学科,具有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的特点。本专业旨在培养能从事生物能源化工领域研究与应用的高层次人才。可再生洁净能源专业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生物质结构和转化机理,生物质催化转化制液体燃料,生物质基能源平台分子和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制备,生物油的重整制氢和精炼提质等。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沿袭我校高分子领域的传统优势,针对于高分子材料相关的重大基础问题和应用技术问题,开展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于高分子合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的基本原理和最新进展,结合先进的结构和性能表征手段和研究方法,以调控高分子结构和性能为目标,研究高分子科学的基础和应用基础问题,发展高分子合成的新方法、高分子聚集态结构模拟和调控的新途径;围绕通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开展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通用高分子材料改性、高分子材料加工和等高分子辐射化学研究;贴近与高分子材料交叉的生物、能源和信息等领域,发展新型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光电功能材料、高性能分离材料等。本专业旨在培养高分子领域的教学科研及技术研发的高层次人才,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毕业研究生就业情况好、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三、研究方向及初试科目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1、物理化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21物理化学
851结构化学
2、化学物理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2数学(二)
903物理化学B
3、无机化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21物理化学
852无机化学
4、分析化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21物理化学
853分析化学
5、有机化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21物理化学
854有机化学
6、可再生洁净能源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21物理化学
854有机化学
7、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21物理化学
81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四、复试形式:笔试+面试。
五、复试内容
专业方向 笔试 面试
物理化学 综合化学;参考书目:《综合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张祖德等编。 英语应用能力考核50分、综合能力考核100分。
化学物理 化学专业考综合化学。参考书目:《综合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张祖德等编。
物理专业考量子力学、固体物理专业知识。《固体物理学》黄昆,韩汝琦,高教出版社;主要考查前六章内容;《量子力学》曾谨言,科学出版社;主要考查前十二章内容。
英语应用能力考核50分、综合能力考核100分。
无机化学 复试考综合化学: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理论及其综合应用。参考书目:《综合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张祖德等编) 英语应用能力考核50分、综合能力考核100分。
分析化学 复试考综合化学: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理论及其综合应用。参考书目:《综合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张祖德等编)。 英语应用能力考核30分、综合能力测试80分,基础分析实验技能考核40分。
有机化学 复试考综合化学: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理论及其综合应用。参考书目:《综合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张祖德等编)。 有机实验技能考核90分,英语应用能力考核40分、综合能力测试20分。
有机实验参考书:
《有机化学实验》兰州大学等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可再生洁净能源 复试考综合化学: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理论及其综合应用。参考书目:《综合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张祖德等编)。 英语应用能力考核50分、综合能力考核100分。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有机合成基本操作、结构的光谱分析;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分离方法;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常识,高分子科学重要进展;高分子实验:重要的高分子化学实验与高分子物理实验,基本操作。参考书目:《有机化学》伍越寰等编,科大出版社;《有机化学实验》兰州大学等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仪器分析》武汉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高分子化学》第二版,中科大出版社;《新编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科学出版社;《高分子化学实验》第二版,中科大出版社;《高分子物理实验》,中科大出版社。 英语自我介绍25分,专业文献口头翻译25分,专业知识考评50分,综合素质考评50分。
六、复试成绩:满分100分。笔试满分150分、面试满分150分,复试成绩=(笔试成绩+面试成绩)÷3。
七、最终成绩:满分100分。初试成绩不计政治,复试成绩占比3/7,即:最终成绩=(初试成绩【不计政治】+复试成绩×3)÷7。
八、录取:按最终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提出拟录取名单报批。为保证招生质量,报批人数可小于招生计划。
九、调剂:本专业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接受调剂。调剂信息将于复试阶段在中国科大研究生招生在线网站(http://yz.ustc.edu.cn)发布。
十、学费标准:8000元/学年。
十一、办学地点:合肥。
  版权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地址:安徽合肥金寨路96号;邮编:230026。
TEL:+86-551-63602925、63600532;E-mail:yzb@ust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