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的七月本该是阴雨连绵的梅雨季,最近一段时间却一直骄阳似火、酷暑难耐,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今年雨带在江淮地区停留的时间很短,就迅速转移到华北地区,所以最近北方多雨,而位于江淮地区的合肥就出现了‘疑似空梅’的高温天气”。7月7日,在中国科大举办的专题报告会现场,来自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的大气科学专家傅云飞教授以火热的合肥天气作为开场,正式拉开我校第一届高低空大气探测夏令营的大幕。本次由中国科大研究生院主办,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承办的暑期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吸引了来自兰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高校的30名优秀学子的踊跃参与。
参观考察——与更高学府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笔者在随行的时候,听到最多的就是一个字“哇”,校史馆的史诗巨片、健身房的完备设施、少年班的教学神话、专家教授的平易近人……都让同学们不由自主的由衷赞叹。活泼开朗的湖南妹子李宜庭对科大的餐厅同样赞不绝口,吃着自己碗里的,还“觊觎”着别人盘子里的,誓言要尝遍科大的美食。
低调而温馨的人性化服务感动每一位营员。从两件替换的T恤营服到休息时的水果茶点,从随时携带的急救药品,到根据学生意见预约教授……同学们遇到的,可能遇到的,老师与志愿者都想到、做到。他们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持续传达着所有科大人的热情。
“地处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多了份厚重,少了些浮躁,多了份纯粹,少了些功利,是一方做学问的圣地”。来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专业的童兵一直对钱学森、严济慈等老一辈科学家十分仰慕,自己很早就立志要专心做科研,希望自己也能够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在了解了科大之后,他如是向记者表达着。
报告交流——追随大师攀登学术的高峰
7月8-11日,在地空学院大楼上演着夏令营的重头戏——学术报告。来自空间物理和大气科学的专家学者为同学们呈现了多场别开生面的学术前沿报告。专家们用详实的数据、丰富的图片、生动的动画向同学们讲述各种大气科学的问题。不论是陆全明教授专业讲座式的严谨认真,还是祝宝友副教授故事式的循循善诱,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作为一名门外汉,记者每每听得云里雾里,难免为几名大二的学生担心起来,但兰州大学大二学生张家慧同学很自信地表示,老师讲课很有技巧,深入浅出,而且自己在大一、大二两年已经修了大气探测、大气物理、雷达气象等大气科学的相关基础课程,所以听起来并不是很吃力。
报告会后,同学们就感兴趣的问题踊跃向各位老师提问,他们醉心于这场学术的饕餮盛宴,不断汲取营养。能在夏令营中与学科领域的一流专家面对面交流,同学们倍感欣喜,教授们的专业素养、学术成就无不深深打动着营员们求知的心。夏令营还特别邀请了学院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与营员们分享他们的研究内容、成果。
“这里的老师太好了,我已经完全被‘收买’了。”“我很喜欢你老师,希望你考虑考虑我啊。”一句句风趣的言语,一阵阵欢快的笑声持续回响在夏令营的每个角落里。
观摩学习——十六楼楼顶的高空探索
7月9日上午,35℃。营员们来到中科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进行重点参观。一走进实验室,大家便都围绕着激光雷达发射、接收系统聆听着李陶教授的耐心介绍。在科大,一定有很多学生讨论和猜测过学校上空的“神秘绿光带”,我们在这里找到了答案:其实,那就是从激光器发射出的532纳米波长的激光,用于探测平流层顶的钠层,主要是检测大气温度、密度,以便获得相关参数,用肉眼看就是长长的柱状绿光带。稍后,大家登上地空学院大楼的十六楼楼顶,参观了全自动太阳光度计、闪电定位仪、全天空成像仪和小型测雨雷达。科学家们通过这些仪器对大气环境进行探测,以便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地球,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防灾减灾奠定科学的基础。
在炎炎夏日的午后,骄阳炙烤着大地,晒在身上都有一种灼痛感。袁仁民和祝宝友副教授依旧顶着高温,为同学们细细介绍着各种仪器的用途和工作原理。营员们也凝神聚气,认真观摩着这些探索高空未知领域的先进仪器设备。
插上友谊的翅膀,乘着科大的东风,携梦高飞
一周的夏令营活动,让来自不同学校的营员们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惜,大家结成了心灵相映的兄弟姐妹。羽毛球赛场上的挥汗如雨、默契配合,排练节目时的一丝不苟、相互帮助,聚餐时的觥筹交错、互道珍重,雨中登山时的相互扶持、彼此鼓励,一幕幕画面永久留存在营员的心底。欢聚的短暂,造就着友谊的长久,正如闭营晚会上全体营员送出的那份“祝福”一样,让我们插上友谊的翅膀,乘着科大的东风,携梦高飞;若有缘,有缘就能期待明天,期待我们再次重逢在那灿烂的季节。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2012年7月18日 |